在热带气候、沿海地区以及食品加工等特殊场景中,高湿度环境对温湿度传感器构成了严峻考验。当环境湿度超过95%RH时,水汽会在传感器电路板上形成冷凝水膜,特别是未封装的模拟信号传感器,其裸露的电路极易因冷凝水导致短路故障。
更棘手的是,这种高湿环境引发的电路腐蚀往往具有潜伏性,可能在初期不影响测量功能,但会逐渐侵蚀电路走线,最终导致温湿度传感器突然失效。某食品厂房的监测数据显示,未防护的温湿度传感器在85%RH以上环境中的平均寿命仅有标准环境的1/3。
电化学原理的温湿度传感器在高湿环境中面临独特的性能劣化问题。持续的高湿度会导致温湿度传感器内部的电解质溶液被稀释,离子导电性显著下降。这种变化不仅使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减慢(典型情况下延迟增加30-50%),还会造成校准曲线偏移,测量精度持续降低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电解质稀释过程具有不可逆性,即使环境湿度恢复正常,温湿度传感器性能也无法自行恢复,必须通过专业维护才能重新校准。
转自:互联网
